我國塑料工業呈現三大發展趨勢
在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下,相對于高新技術產業所受到的滯后性影響,石油、礦業、鋼鐵等傳統工業受到了更大的沖擊。塑料工業作為市場化程度較高、受原材料和進出口影響大的傳統產業,受金融危機沖擊較明顯。
塑料工業止跌企穩,走出低迷
2008年以來,由于國際金融危機導致國內外需求下降,以及近幾年我國部分塑料工業領域過度發展,造成我國塑料工業部分市場萎縮,出口量大幅下降,眾多企業減產、限產和停產,甚至關閉。2009年上半年我國累計出口塑料制品307.1萬噸,比2008年同期下降12.7%。
塑料產品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在“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方針指引下,國務院出臺了一攬子經濟刺激方案,包括4萬億元投資、家電下鄉、十一個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及其細則等。由于塑料行業是“滿足內需型、出口導向型、就業支柱型、服務三農型”的產業,受益良多。
2009年國家頒布了與塑料工業高度關聯的兩大產業(輕工業、石化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制定實施了諸多利好政策,有力提振了塑料工業復蘇信心。同時,今年開始全面實施的增值稅轉型改革,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企業壓力,有利于塑料加工企業的產品升級改造,促進整個行業的優化和升級。此外,國家自2008年11月以來3次提高部分塑料制品的出口退稅率。2009年6月起出口退稅水平已經達到13%,有效緩解了塑料工業產品出口的困境,提高了國際市場競爭力。
在一系列政策調整利好的影響下,我國塑料工業的生產與銷售已止跌企穩,基本走出低迷局面。但在當前市場環境中,我國塑料工業的發展仍面臨諸多挑戰:一是上游原材料價格大幅波動和運營成本增長造成行業整體利潤下降;二是技術與產品創新能力不足,以及“低、小、散”的結構性問題,迫切要求塑料工業進行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三是國外市場萎縮和進口產品低價銷售,尤其是中東石化產品將大量進入我國,加劇國內市場競爭。